妙手医生
肝脏是五脏六腑当中最大的器官,具有解毒、代谢、造血、再生、分泌胆汁、免疫调节等功能,HBV(hepatitis B virus,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DNA病毒,是目前引起肝脏病变的罪魁祸首。
中医药是对乙肝进行辨证论治治疗,属其一枝独秀的独特。中医认为,乙肝是某种病邪潜伏人体内。其属阴毒,为外源性疾病。因毒素滞留人体不断增多,至瘀血饮邪生成。因此,治疗乙肝要从祛湿、解郁、补虚三个方面着手。
一、祛湿
中医认为,乙肝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湿性黏腻,缠绵难去,因而容易造成病程延长,形成慢性病。所以说湿邪不去,肝炎是无法痊愈的。
如果口干、口苦,喜欢喝冷水,吃了煎炸的东西容易上火,小便比较黄,舌苔黄、厚、腻的患者,在治疗方面一般选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再酌情加减药物治疗。中成药方面,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溪黄草冲剂、双虎清肝颗粒、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等。
如果患者舌苔虽然厚腻但不黄,也有口干口苦,但却不喜欢喝水,同时有明显的身体困重感,每天都觉得很累,好像背着很重的东西。这类患者可选用胃苓汤、藿朴夏苓汤等。中成药方面,可用利湿散、健脾祛湿冲剂等。
二、解郁
郁就是肝气郁结,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其性刚暴,喜条达而恶抑郁。”所以,肝炎病毒侵犯肝脏,首先会抑制肝气的疏泄。
郁的第一个体现是,担心病情。有些患者,当他们得知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时,就变得诚惶诚恐的,即使各项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总觉得很累,没有食欲,或者肝区有顶胀的感觉等等。
郁的第二个表现是,心情变化。比如说,患者在从事工作或者其他活动的时候,一般没有不适的感觉,独自一人静下来的时候,不适的感觉就突然出现而且很明显。
【处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处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功能主治】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主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慢性乙型肝炎。
【用法用量】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三、补虚
慢性乙型肝炎迁延难愈,此时患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肝血瘀阻等,治疗上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1、肝肾阴虚
[症状]右胁隐痛,纳差腹胀,唇干舌燥,口渴喜饮,小便短黄,手足心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弦。
[治法]滋补肝肾,疏肝行气。
[方药]一贯煎加减。
沙参15克黄精15克川断15克白芍12克五味子6克
桑椹子8克首乌10克杞子10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
陈皮10克甘草6克
2、气阴两虚
[症状]肝区疼痛,腹胀纳差,心慌气短,自汗盗汗,疲乏懒言,面色无华,口干不渴,舌暗苔白或少苔,脉细。
[治法]气血双补,滋阴柔肝。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克北芪30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
熟地10克远志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
茯苓20克
3、气滞血癌
[症状]右胁闷痛或刺痛,按之有块,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头面皮下可见红丝赤缕,肝掌,蜘蛛痣,皮下出血点,衄血,形体消瘦,腹壁静脉怒张,腹中痞块,舌紫暗,脉弦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软坚。
[方药]参芪鳖甲汤加减。
北芪30克党参30克鳖甲30克穿山甲12克生地12克
当归10克赤芍10克郁金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慢性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遵从医嘱,坚持治疗很重要,平时也要养成呵护肝脏的好习惯。慢性乙肝的自我管理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十分重要,患者自我管理的水平和程度明显地影响到疾病的治疗策略和发生、发展及转归。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