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妙手资讯> 医药动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普通感冒的区别,如何用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普通感冒的区别,如何用药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20-02-06阅读量:210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病原体、主要症状等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部分患者无发热、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并没有疫苗可预防。

流感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疼痛等。流感也可引起肺炎,但是并不常见。目前有疫苗能够预防流感病毒,但建议每年接种一次。

普通感冒的病原体为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鼻涕等,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

流感如何治疗?  

流感在发病的36小时或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M2离子通道阻滞剂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等。可服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中成药或抗病毒药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普通感冒的区别,如何用药

感冒如何治疗?

感冒伴随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咽痛者可选择解热镇痛药,同时应用缓解多种感冒症状的复方抗感冒制剂;以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者,可选用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那敏(扑而敏)的复方抗感冒制剂;咳嗽不止影响休息者,可服用枸橼酸喷托维林(咳必清)、可待因等;痰液粘稠者可用溴已新(必咳平)、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化痰药。小柴胡冲剂、板蓝根冲剂等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也可选用,有助于改散症状,缩短病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治疗?

目前并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在最新版诊疗方案中,中医治疗部分变化不大,连花清瘟、藿香正气、安宫牛黄丸等多个中成药继续被推荐,中医治疗方案在实践中大概率是有效的。

国家卫健委推荐成人中医药治疗方案:

初期:寒湿郁肺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

中期:疫毒闭肺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榔10g、苍术10g。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

重症期:内闭外脱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恢复期:肺脾气虚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资讯

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普通感冒的区别,如何用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病原体、主要症状等方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部分患者无发热、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妙手医生
    210 2020-02-06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什么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什么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后有什么症状?春运外出,公众该如何自我防护?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该病毒形态在电
    妙手医生
    321 2020-02-04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权侵删
    妙手云医
    309 2020-01-20
  • 中医眼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眼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问: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答:2019新型冠状病毒,缩写为2019-nCoV,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起源于武汉。该病毒症状一般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什么症状呢?答:
    妙手医生
    586 2020-02-08
  • 如何综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如何综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避免接触密切接触者;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佩戴口罩及手套2.加强开窗通风3.注意个人卫
    妙手医生
    309 20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