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小磕小碰,皮肤出现伤口,对于正常人来说伤口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够愈合,但是对于糖尿病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伤口愈合起来比较困难,而且细菌会趁虚而入,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会感染全身。
糖尿病本身并不算太可怕,但是它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身体伤害大,比较难治疗。生活当中,很多患有糖尿病的人都有皮肤瘙痒的症状出现,这种症状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严重,后来会发展到全身都痒,让人很难受。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可能是躺中了这6个原因
1、血糖高引起皮肤瘙痒
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细胞功能会变差,汗液的分泌会变少,这样皮肤容易因干燥而产生瘙痒的症状。此外,血糖升高之后,还容易刺激神经末梢,这样也容易出现瘙痒的症状。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出现这些改变之后,会外界的变化会更敏感,容易受到刺激导致瘙痒症状加重。
2、对降糖的药物过敏
有人会对药物过敏,过敏了之后就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严重的人还可能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不能忽视。
3、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比较高,再加上一些药物的作用,神经末梢容易被损伤,从而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时候,患者通常会感觉皮肤瘙痒,还可能有麻木感,要早点检查看看。
4、皮肤感染
得了糖尿病,血液当中糖分高,身体抵抗力比较低,这时候皮肤容易被病菌感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如果一直不管不顾,有可能会发展为脓疱,对身体不利。
5、糖尿病湿疹
出现糖尿病湿疹,皮肤会变厚,表面会比较粗糙,会有比较剧烈的瘙痒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还容易复发。出现瘙痒症状的时候,平时要多注意饮食,减少刺激,防止病情加重,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6、出现老年性皮炎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衰老,新陈代谢会变慢,表面的油脂分泌也会减少,这样皮肤容易干燥,所以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怎么保护皮肤和预防皮肤瘙痒?
1、保持足部卫生
洗脚同洗脸一样重要,尤其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每晚可用温水(39℃~40℃)及软皂洗脚,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不要超过10分钟。洗完后用柔软吸水力强的毛巾擦干脚趾缝间。
2、避免肢端皮肤受损
糖尿病人的血糖是过高状态,血糖升高,可以影响伤口愈合速度。且糖尿病人的皮肤恢复即使轻微损伤也可导致严重坏疽。所以,在生活中一定不要贴有损皮肤的胶布,严禁使用强烈的消毒药如碘酒、石碳酸等,剪脚趾甲不宜剪得太短,应与脚趾相齐。去除老皮时要以柔软的刷子或细致的浮石,海绵轻轻的擦洗。避免烫伤、勿用热水泡脚或用其他的足部保暖装置。
3、保持皮肤滋润
糖尿病病人皮脂腺被破坏,皮肤干燥容易瘙痒,此外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而且若出现神经病变也会加重。病人每天要涂抹羊脂油类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而充分按摩皮肤。病人如果是汗脚,出汗过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议他们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擦拭脚趾缝,还可以在洗脚水中加少量醋,因为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4、鞋袜的选择
鞋应宽大、舒适、合脚,使足趾在鞋内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动,鞋的透气性要好,以皮鞋布鞋为好。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不要光脚穿鞋。
提倡穿棉线袜子,袜子要软、合脚,袜子尖部不要过紧,不穿松紧口袜子,不穿有洞或修补不平的袜子,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
汗多者应多准备几双鞋袜更换,以便保持鞋内干燥,不宜使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