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的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即为低血压,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低血压,是指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下降明显,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而出现头晕,眼黑,肢体酸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晕厥或休克表现。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部分患者可无任何表现,而重者可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晕厥。
低血压的症状
疲劳无力
低血压患者经常会感觉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也没有精神,虽然在午休之后会有所好转,但往往一会儿又会严重起来。
头晕头痛
在低血压人群当中头晕是常见现象,轻微的两眼发黑,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倒地,尤其是突然性站立的是会后,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头痛的症状,一般是在颞顶区疼痛,是一种麻木性疼痛或者搏动性疼痛。
心前区不适
低血压患者会出现心前区隐痛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在神经紧张的时候发作。一般在四十岁的人身上较为常见。
浑身忽冷忽热,手脚麻木
低血压的人,身体的血液流通比较慢,身体的很多部位会经常的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就容易出现浑身忽冷忽热。手部因为经常供血不足,会常常出现手脚麻木和手脚冰凉的情况。不仅如此,还会常常的脸色苍白。
低血压患者日常注意
低血压往往会造成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尤其是对脑血管、冠状动脉血管,病人的表现往往是容易出现头晕、无力等情况,所以对于低血压的症状在注意方面:
第一:不要在卧位和蹲位的状态下突然的起立,很容易造成低血压晕厥,一旦出现低血压晕厥的情况很容易造成摔伤,所以一定要注意格外的注意预防。
第二:对于低血压的患者,一定要加强营养,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可以多吃点干果,这样能够补充能量。
第三:一定要更多地锻炼身体,调节自己的神经体液调节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哪些人容易出现低血压?
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低血压。因为低血压更容易出现在长期节食和营养不良的人身上。女性如果长时间节食,不怎么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或者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等,长时间摄入的营养不均衡,身体缺乏营养,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低血压。
心率较慢的人:有的老人,如果心率太慢,会出现身体的泵血比较慢,导致血液无法及时的供应到其它身体的部位,从而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四肢血压不对称的人:我们在量血压的时候,如果测量的四肢的血压差别比较大的情况,也容易导致低血压。四肢血压不对称,可能是因为某些部位的血管出现了狭窄,导致血液无法及时的流通,因为才会出现了这种低血压。
患上低血压怎么办?
多吃些高钠和高脂肪的食物:和高血压要少吃高钠和高脂肪的食物不同,低血压的人应该多吃点,多吃点这样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促进血压的上升,升高点血压。高钠高脂肪的食物,像是动物内脏、鸡蛋黄、奶油、猪肉等等,适量的多吃点,对于提高血压是有帮助的。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经常熬夜、睡眠不充足会使血压降低,所以低血压的人平常要及时的入睡,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对于提高血压也是有帮助的。
对于低血压人群来说,平常应该尽量的避免突然很猛烈的改变体位,像是本来是坐着的然后突然站起来,要避免这样做,容易出现供血不足导致的昏倒。如果要改变位置,应该要缓缓的,给血液充足的时间流通回去,以免发生昏厥等情况。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