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妙手医生大药房! 注册
网站导航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手机版
  • 扫一扫

    扫一扫
    妙手购药更方便

  • 扫一扫

    扫一扫
    下载妙手医生

首页 > 妙手资讯> 男科用药> 走出这些和ED有关的误区

走出这些和ED有关的误区

妙手医生

发布时间:2019-07-03阅读量:201次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是针对圆心大药房网上药店展示的商品进行分享,方便患者了解日常用药相关事项。请患者在用药时(处方药须凭处方)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ED一直被男性认为是无法启齿的疾病,得了ED就感觉抬不起头没有面子,之所以会这样想可能是因为对ED有一些误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关于ED的误区。

1、ED患病只是少数

很多人患有ED后抬不起头一部分原因是觉得患ED的人是少数,自己属于少数的一部分,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在1995年全世界男性ED患者约为1.52亿人, 预计到2025年上升到3.22亿人。ED在中国患病率已达28.4%,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是高达40.2%,年龄在30~50岁的患者约有56%,在年龄60~69岁的男性中,ED的发病率达20%~40%,年龄大于70岁的男性中患病率则更是高达50%~100%。在中国,ED的患病人数已达1.27亿。看到这个数字你就不会觉得ED只是少数人得的病了吧。

2、只有年龄大的人才会得ED

年龄确实是ED的一大相关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E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升高,其实是因为年龄越大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发疾病的概率越大,而这些疾病又是引起器质性ED的因素。现在因为生活节奏变快,压力变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了一些与ED有关的原发疾病,有研究显示新发ED患者中约有1/4为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其中有近一半为重度ED。可见ED患病率不但逐年增加而且呈年轻化趋势。

3、ED无药可治

还有一些男性在患上ED后会觉得沮丧,觉得没有办法治愈。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临床上有许多治疗ED的方法如药物治疗、海绵体注射疗法(ICI)、外科治疗、真空缩窄装置、心理治疗等。

所以患上ED后,去正规医院及时治疗即可。目前临床常用口服药物治疗,简单方便,其中作用于外周的口服药物PDE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等)总有效率超过70%,是治疗ED的首选药物。

国内最新上市的欣炜歌是国内首个他达拉非仿制药,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时优势众多。欣炜歌在服用后仅需30分钟即可起效,最快可达16分钟,欣炜歌服用后持续时间达36小时,可自由选择性爱时间,更自然从容,药效不受进食及饮酒影响,适用人群广,无论是轻中重度ED有无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都能显著提高性交成功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资讯

更多>
  • 走出这些和ED有关的误区

    ED一直被男性认为是无法启齿的疾病,得了ED就感觉抬不起头没有面子,之所以会这样想可能是因为对ED有一些误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关于ED的误区。1、ED患病只是少数很多人患有ED后抬不起头一部分原因是觉得患ED的人是
    妙手医生
    201 2019-07-03
  • 孩子不爱吃饭的问题,和父母犯的这些错有关

    孩子不爱吃饭的问题,和父母犯的这些错有关

    小孩子天性就应该是贪玩爱吃的,可当美味在前,孩子却一点都不想吃,反而很抗拒,挑挑拣拣,饭桌也被弄得乱七八糟,于是孩子吃饭问题成为了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事情。要想了解孩子为什么总是不爱吃饭,首先父母要看看自己有没有以下这些“
    按说
    245 2019-09-24
  • ED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吗

    ED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吗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在ED中并不少见,占勃起功能障碍患病中的10%——20%,通常是起病比较突然,往往与特定的事件或场景相关联,比如童年的某些经历、长期紧张焦虑、某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或者在性冲动强烈时受到惊吓或者工作紧张,
    妙手医生
    283 2019-07-03
  • 走出小儿不爱吃饭、喂养难的三个误区

    走出小儿不爱吃饭、喂养难的三个误区

    很多新晋父母会为这样一个问题而头疼:孩子不爱吃饭、厌食挑食怎么办。据估计,大约20%~30%的儿童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喂养难题,轻则挑食,重则可能出现发育迟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孩子不爱吃饭,家长容易走进哪些误区
    按说
    231 2019-10-22
  • 雀斑≠黄褐斑,走出“治疗误区”治疗才见效

    雀斑≠黄褐斑,走出“治疗误区”治疗才见效

    雀斑和黄褐斑的区别?1、年龄差别,雀斑一般从孩童时期形成,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时期,25岁以后尤为突出。2、皮损形态,雀斑皮损形态为点状、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尖至粟粒大小,颜色呈淡褐色至深褐色不等;黄褐斑有淡褐色至深
    妙手医生
    254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