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乙肝,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疾病,目前,乙肝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保肝护肝、调节免疫等综合性的药物治疗,尤其是抗病毒治疗,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控制病情的效果。
当然,药物治疗看似简单,但是服用药物时出现这些现象,很容易出现没有治疗效果甚至是伤肝的结果。
1、不该用药时,却用了药
乙肝患者中的80%左右,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有乙肝病毒感染,但是患者肝功正常,也没有出现相关症状,这个时候一般来说不下进行特殊治疗,需要长期定期随访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再给予保肝护肝治疗,必要时再进行抗病毒治疗也不迟。
尤其是儿童和少年,处于免疫耐受阶段,肆意用药反而会打破机体免疫沉默状态,使得肝功能出现异常,有时这种异常反反复复,缠绵难愈。
2、该用药时,用错了药
乙肝患者在进行乙肝治疗时,一味的追求单纯追求降酶,结果效果不但不好,还带来了不少的负面作用,不仅会隐瞒病情,还会给专家的检查和诊断造成误诊,掩盖了真实的病情。
单纯降转氨酶治不好乙肝,单纯降转氨酶只能作为乙肝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甚至在乙肝系统治疗的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专门的降酶治疗,治疗乙肝当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3、药物剂量过大
有些乙肝患者治疗心切,伴随着服药时间的增长,会出现自主加量的现象。这是在乙肝治疗过程中是很忌讳的。
因为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这与药物的作用原理、用药剂量等因素有关。过量越多,副作用通常越重。
在适当的治疗剂量下,药物副作用通常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治疗作用。而当剂量过大,相当于发动攻击的士兵越多,毒副作用也会更明显。乙肝患者肝脏受病毒侵害很受累,再加上过量服用药物会加重肝脏的压力,更容易加重乙肝病情。
4、药物剂量过小
有些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在治疗乙肝的时候,会擅自减少剂量为的是能多吃几顿。但是,像干扰素治疗乙肝的合适剂量是300万~600万单位/隔日,出于对干扰素不良反应的担忧,不少患者使用的剂量偏小,而300万单位/隔日以下的剂量,往往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5、用药时断时续
忘记吃药是常用的事儿,有些乙肝病人用药不连贯,想起来就吃药,想不起来就断药;工作一忙,就忘了吃药;一出差,又忘了吃药,少服和漏服药物时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恒定和有效的浓度,达不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
6、擅自不当停药
治疗乙肝的方案一经确立,应该认真坚持,不能突然停药,疗程完成后,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停药,不能在疗程过程中擅自停药,否则病情会有复发和“反弹”。例如,不少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不到疗程时间,或是不到停药标准,就擅自停药,致使病情反复,有的病情突然加剧。
7、用药过多、过杂
用药需要少而精,并非药吃得越多,病情就恢复得越快。不少乙肝患者用药过多、过杂,例如,同时口服和注射多种降酶药,一旦停药,病情容易出现“反弹”;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的药物多达20余种,加上口服的复方中药,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拮抗作用的机会大大增加。
关于乙肝的治疗,一定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将病毒抑制在测不出的水平,肝脏的功能也就不会出现病变,可以将肝脏维持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是所有中西医们的展望!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