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医生
高血压是指间歇或持续的血压超过140/90mmHg,它是目前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男性患病率多于女性,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哪些原因会让我们身上增加得高血压的几率、如何去预防高血压,以及它的治疗方案等。
有哪些原因会使人得高血压呢?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分为几类呢?
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高血压患者一般会有哪些症状呢?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
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范围是?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高血压。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90mmHg
降压药物治疗是怎样的?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高血压呢?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对血压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阶段、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者应进行重点干预,定期健康体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C20150017 ICP备案号:粤ICP备14102178号
Copyright © 2010-2018 广东恒金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版权所有